体育先锋 发布时间:2018-09-20 12:15
中国男女篮此次亚运会双双夺冠。男篮“双国家队”是中国篮球改革一年多里的重要举措。时隔八年重夺亚运金牌只是小考成绩单,2019年男篮世界杯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才是对“双国家队”效果的终极检验。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在刚刚落幕的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篮球迎来了久违的喜庆时刻。在三人篮球收获双金之后,中国男、女篮也双双登顶。对于首次以中国篮球协会主席身份出征亚运会的姚明来说,这样的开局堪称完美。刚刚开启一年多的中国篮球实体化改革任重道远,亚运大捷的梦幻开局或许能为改革者们增添信心、提振士气,让他们更加从容地描绘中国篮球未来的蓝图。
亮点
铁饭碗真的打破了
2017年2月23日,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3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篮球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从4月1日起原来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承担的业务职责被移交给中国篮协,中国篮协成为中国篮球的业务管理机构。
目前,中国篮协已经承担起中国篮球的管理职能,主席姚明和秘书长白喜林是协会主要领导者。中国篮协搬到了新的办公地点,中国篮协与篮管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格局彻底成为历史。
“最大的改变,就是铁饭碗打破了,原来是旱涝保收,社团就是社会组织了。同时产生了不稳定的现状,让人有了压力和危机感,也相应产生了要靠能力靠本事吃饭的竞争局面,激发了人的活力和潜能。要想不下岗,就要改变,要想发展就要创新,就要不断努力奋斗。”白喜林说。
白喜林透露,篮球改革起步之后,在业务上也开始渐次转型,在国家队备战比赛、联赛改革、夯实青少年篮球基础、全民健身等方面,也都有了一定的动作。“在加强青少年基础、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及全民健身上,要发挥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篮球的社会效益和教育功能。”白喜林说。
从外界反响来看,中国篮协实体化改革也赢得了不少掌声。原篮管中心主任、曾力推中国篮球改革的李元伟说:“各界对篮球改革的反响不错,改革进展平稳。”
分红提高了70%-80%
目前,CBA管办分离改革已经实施了一年多,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过去的一年多里,CBA公司和20家CBA俱乐部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局面,联赛价值也不断提高。
2017-2018赛季,对CBA联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个赛季。这个赛季诞生了全新的总冠军,同时全国累计收视人次超过10亿,创下历史新高,赞助商数量和经营收入同样达到历史最高。
水涨船高,CBA联赛价值的提升,也给各家俱乐部带来了实惠。CBA公司商务总经理蒋健介绍说,刚结束的这个赛季平均分红比上赛季提高了70%-80%。这个数字记者从多家俱乐部也得到了证实。
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来说,源于改革的力度。CBA改革的核心是管办分离,中国篮协在脱钩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之后,在联赛管理上充分放权,将联赛管理和开发授权给新成立的CBA公司,而20家CBA俱乐部则都是CBA公司的股东,每家占股5%,这在最大程度上统一了共识,明确了各方的责权利,尤其是以往几乎没有话语权的俱乐部,话语权增加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了改革红利。
多家俱乐部投资人和总经理都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如今的联盟是个利益共同体。CBA公司竞赛总经理张雄认为,市场化管理之后,公司运营、管理、决策的效率都更高了,尤其是在联赛中出现争议时,处理、反应的速度更快。
上赛季增设CBA视频回放中心,开始对社会公布关键场次争议判罚的最后两分钟裁判报告,这些能增加联赛透明度、维护联赛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举措早有呼声,但在以往体制下很难实现和解决,能在短时间内出台无疑是改革带来的成效。而从效果来看,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广大球迷,都认为这些举措对提高联赛质量、维护联赛形象方面作用突出。
痛点
俱乐部亏损是绕不开的话题
亏损,这是俱乐部投资人和总经理们谈到最多的话题。虽然CBA公司分红、市场开发、城市冠名等方面收入都有大幅提高,但总体上各家俱乐部仍然入不敷出。
据了解,目前联盟中支出过亿的球队很多。某CBA俱乐部投资人坦言,俱乐部一年投入8000万元左右,除去赞助、门票、个别时候体育局的补贴,每年要亏4000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青年队、女队,一年要亏6000万元左右。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高投入占比中,球员薪水无一例外地成为俱乐部支出的大头。福建浔兴男篮俱乐部总经理伍伯兰说,这些年俱乐部运营成本急速增加,其中球员工资涨得最快。她举例说:“十年间外援薪水涨了20倍不止。现在最便宜也要十几万美元。20万到30万美元一个月才能找到较好的外援。国内球员也水涨船高。”
某CBA俱乐部投资人直言,一些球员的身价已经出现了虚高,“(有的)比欧洲球员都高,怎么可能,竞技水平根本没到那个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