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先锋
发布时间:2018-12-04 10:59

鄂陵湖,黄河源头地区蓄水量最大的高原湖泊。2018年5月,因旅游活动已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游客被禁止进入该区域。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图。10月份,青海省黄河源已下雪,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中间的措日尕则山一片洁白。山顶上著名的牛头碑附近正在施工,工人们拆除木栈道、整修围栏。
如今,这里已被禁止旅游。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甘学斌说,由于上述地点已被划入国家公园内,按照“新办法”,未来将开展生态体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各项规划,尽量避免提及“旅游”,而代之以“访客”。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说,“我们的确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以前导游在兜售商品、讲故事,而生态体验的向导是向访客讲授知识,(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奥秘,学到一些东西。”
然而,旅游好禁,如何开展生态体验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澜沧江源园区的昂赛大峡谷中,有着大面积的丹霞地质景观,色彩红艳的石头形态各异,澜沧江上游“扎曲河”在其间蜿蜒穿行。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图。位于澜沧江源园区的杂多县昂赛乡,政府正与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下称“山水中心”)一同探索生态体验的路径,包括组织野外爱好者参与自然观察节、开展自然体验等。横亘面前的难题是,这些地方位处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按规定应禁止外人进入,也不能设置生态体验点。甚至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居民应从这些区域逐步迁出。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表示,公园内生态最脆弱敏感的核心保育区目前仍有9000多人。
无论禁止外人进入,还是搬迁移民,短期来看难度巨大。
11月初,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公示的一份专项规划意见稿突破了此前规定,在核心区设置了多个生态体验点。但该规划还在征求意见,能否获批,尚不可知。
中国诸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一直有大量世居的人口,据估计可能在数百万之巨,这必然产生人员间的跨界交流、活动,有碍于生态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上述专项规划意见稿在解释突破的理由时也称“有必要通过本规划加强访客管理,降低访客的生态影响。”
正在试点的
三江源国家公园能否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这一多年来的困局觅得解决方案,值得观察。 黄河源繁忙的旅游被叫停黄河源园区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高原湖泊,景色优美,野生动植物众多。
两湖之间的措日尕则山顶上,建有著名的黄河源牛头纪念碑,这里一向是旅游者必到的“打卡点”。
每年5-8月,两湖所在的玛多县都会迎来旅游旺季。作为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城之一,不大的玛多县城内挤着20多家酒店,外地人经营的商铺和饭馆占据了整整一条街。一名酒店经营者表示,旅游旺季期间酒店“都能住满”,外地游客达到客源的60%。
今年5月,玛多县县政府在通向两湖及星星海的路上,竖起了一张巨型通告牌,称旅游活动已严重破化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即日起予以禁止。
通知称,因上述地点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游客进入”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
“玛多的草比虫草金贵”是当地的一句俗话。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副站长韩常鹏介绍,玛多县的牧草平均高度只有约10厘米,平均覆盖率(即单位面积土地上能长草的比例)仅达55%左右,且牧草营养差。车子一旦进入草场,车轮过处一两年草都长不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黄河源措日尕则山顶的牛头铜碑,曾有无数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然而,2018年5月,因旅游活动已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游客被禁止进入该区域。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图。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综合部负责人闫军还提到,以前旅游比较无序,去往牛头碑的路上,虽然设置有垃圾箱,但游客还是随处乱扔垃圾,“白色污染”很严重。澎湃新闻注意到,禁止旅游后,玛多县县城前往两湖的路上,为游客提供牦牛酸奶的房子消失了,路上的自驾车也没了踪影。同时,依托旅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受到了冲击。
来源:体育先锋